學員們在排練紅色經(jīng)典劇目。
“蛇矛丈八槍,橫挑馬上將。披戎裝、披戎裝!烏騅馬上逞豪強、逞豪強!吔!張飛有名稱好漢,馬超原是小兒郎……”12月初的一個周四傍晚,恩寧路多寶涌北岸,與粵劇藝術博物館主館對望的一間仿古小樓里,傳出熟悉的粵劇《夜戰(zhàn)馬超》的經(jīng)典唱段。聲音來自詹天佑小學、西關培正小學的孩子們,從下午4時半到6時,每周兩次,他們被學校老師領到這里上粵劇課。
“這是我們粵劇藝術博物館少兒粵劇傳承基地開設的公益課程,零收費,零基礎甚至是不會說粵語的孩子都可以來學?!崩鬄郴泟》沁z傳承人、少兒粵劇傳承基地導師唐沛文從基地2017年3月成立之初就負責教學工作,把有些學員從幼兒園教到了四年級。
學員們在老師的指導下練習粵劇基本功。
旨在培養(yǎng)青少年對粵劇的興趣認知
一聲哨響,孩子們迅速站好位,這次他們要排練的是《夜戰(zhàn)馬超》《山鄉(xiāng)風云之訪貧問苦》?;厥谡n采取“以戲帶功”的方式,老師通過編排一些粵劇劇目,教授學員其中要用到的基本功。在他人眼中,這看似是一種“速成法”,但唐沛文告訴記者,基地并非培養(yǎng)專業(yè)的粵劇演員,而是培養(yǎng)青少年對粵劇的興趣認知,進而將粵劇這一傳統(tǒng)文化傳播出去,同時,培育出一批粵劇觀眾,這也是少兒粵劇傳承基地開設的初衷所在?!爱斎?,我們排完戲,也會有唱功和形體訓練?!敝灰娞婆嫖南囟?,敲著鼓,孩子們有節(jié)奏地壓腿、下腰、翻跟頭、走圓場。
2017年3月,少兒粵劇傳承基地成立,由粵劇藝術博物館實施管理,招選學員實行全免費公益教學。成立之初,基地以詹天佑小學為試點,與校方探索協(xié)商合作有效模式,在校園內(nèi)部招收學員,并借助學校場地資源,利用假期和課余時間進行開班教學,重點開設基本功(唱功、形體訓練)和折子戲培訓課程。后來,基地又將三元坊小學、西關培正小學納入教學分點,三所學校學員分批輪流,每周上兩節(jié)課。
基地還邀請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丁凡、歐凱明,紅派藝術傳人郭鳳女、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曾慧、廣東舞蹈戲劇職業(yè)學院的資深教師鄧忠平、金鑫、黃燕、盛喜隆等參與教學,累計學員達500余人。
“我叫劉睿姿,來自詹天佑小學,今年四年級?!眲㈩W耸腔氐漠敿一ǖ?,從幼兒園中班開始就學粵劇,聲音清亮婉約。簡單的自我介紹后,她落落大方地唱了一段《紅娘遞柬》。原來,劉睿姿自小受到在粵劇私伙局的外婆影響,喜歡上了粵劇,得知粵劇藝術博物館免費開班就報了名。她本住在廣州海珠區(qū),卻沒有落下一節(jié)課,幼兒園畢業(yè)后為了能夠繼續(xù)學習,甚至搬家到荔灣區(qū)永慶坊周邊,上了詹天佑小學。
“如今,家長也慢慢轉變觀念,不再把粵劇當作老人家的消遣,有的甚至全力支持孩子來學。”唐沛文是一名“90后”東莞姑娘,也曾是一名學戲的孩子,“我上初中時偷偷報名上粵劇學校,還遭到媽媽的激烈反對?!碧婆嫖母锌?,隨著粵劇不斷推廣,家長對孩子學粵劇的接受度變高了,尤其是在荔灣老西關,粵劇的氛圍更加濃厚,這里不僅有八和會館、鑾輿堂、粵劇名伶故居、粵劇藝術博物館,還能時常聽到大街小巷飄出來的粵劇曲調(diào)。
學員在練習粵劇唱段。
這里走出全國小梅花薈萃金獎
“臺上一分鐘,臺下十年功”,即使有家長的支持,學戲也并非一件易事。在當天的課堂中,有一位叫張瀝行的男孩被另一位老師單拎出來“開小灶”,在角落里練習腿功。自少兒粵劇傳承基地開班以來,張瀝行是唯一一名拿過粵劇最高殊榮——全國小梅花薈萃金獎的學員,獲獎劇目是傳統(tǒng)武戲《白水灘》。他扮演的豪杰徐士英不僅有翻跌等高難度動作,還有火爆的把子戲,要會耍棍花和槍花。
張瀝行在老師指導下練習腿功。
當天的課堂,張瀝行再次練起徐士英的空翻下桌動作,只見他躍上一米高的方桌,一個空翻落地,卻不小心摔在地上?!霸賮硪淮?!”老師嚴厲地說,張瀝行沒有猶豫,再次上桌,空翻下桌,穩(wěn)當落地。練習結束后,10歲的他告訴記者,翻下來時后腿用力不夠才摔了,“不能多想,一定要集中精神。”四年級時,張瀝行還憑《惡虎村》黃天霸一角拿下廣東省小梅花獎薈萃十佳金花獎,表演中同樣有著朝天蹬、“三起三落”、旋子等高難度腰腿功。
2019年,張瀝行還是詹天佑小學一名二年級學生,報名參加了少兒粵劇傳承基地的公益課。因為有一定武術學習經(jīng)歷,張瀝行在第一堂課就被發(fā)現(xiàn)柔韌性不錯,走上了小武生的練習之路,2020年起專業(yè)的京劇老師對他開始了一對一指導。如今,張瀝行已有豐富的舞臺表演經(jīng)驗。
孩子們的天性和特長各有不同,訓練也是因材施教。唐沛文說,她會根據(jù)孩子們的唱功、身段等表現(xiàn),分配不同的角色。傳統(tǒng)粵劇講述的多是帝王將相、英雄豪杰、才子佳人的故事,要讓孩子們理解后再表演出來并不容易,這讓唐沛文更注重編排符合孩子年齡特征和時代背景的新粵劇?!氨热缥覀兣帕艘怀觥恫恢摺返膭?,講的是北宋兩名富家子弟不愛學習、盲目自大,與歐陽修斗詩后敗陣,才意識到山外有山、人外有人,從而勉勵孩子們要腳踏實地、好好學習?!碧婆嫖恼J為,劇本創(chuàng)新是粵劇傳承的關鍵,她呼吁專業(yè)人士多創(chuàng)作一些符合新時代青少年認知的新題材。
記者手記
探索傳承新模式
讓城市留住記憶
認識張瀝行,是在2020年荔灣區(qū)第四屆“紅豆生輝”青少年粵劇粵曲比賽的觀眾席。舞臺上用一系列高難度動作征服了評委,也給我留下深刻印象。后來我才知道張瀝行是粵劇藝術博物館少兒粵劇傳承基地的學員。
近年來,荔灣區(qū)加強對粵劇粵曲的傳承、保護與利用。由政府主導打造的粵劇藝術博物館年均接待國內(nèi)外游客近100萬人次,粵劇粵曲非遺傳承人以及有關機構以開設私伙局、培訓班及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等,推動粵劇藝術文化的傳播、傳承、發(fā)展。今年11月3日,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21-2023年度“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(xiāng)”名單,荔灣區(qū)成功入選。
讓城市留住記憶,讓人們記住鄉(xiāng)愁?;泟”蛔u為“南國紅豆”,是繼昆曲之后第二個被列為世界級非遺項目的中國戲種,我們樂于看到,通過粵劇傳承模式的探索,“南國紅豆”在更多孩子心間播種,逐漸長成一棵聽粵劇、學粵劇、愛粵劇的“社會氛圍樹”。
文/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吳多 通訊員荔宣
圖/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廖雪明
熱門
聯(lián)系我們:52 78 229 @qq.com
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(wǎng) www.hbmingxingmzc.cn 豫ICP備17019456號-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