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隔離1天補貼1000元,居家躺著賺錢。”“花9塊9買個安心。”聽起來是不是很動心?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,一種俗稱“隔離險”的保險產品,以保費低、保額高、易投保等作為營銷賣點,在網絡上不斷升溫,受到消費者青睞。“隔離險”真像宣傳的那么靠譜嗎?會不會暗藏風險?記者進行了調查。
“隔離險”熱銷,低保高賠成營銷利器
疫情之下,一些居民因為防控要求,需要居家隔離或者集中隔離。由于隔離風險的存在,“隔離險”的受關注度越來越高,有的第三方保險平臺月均投保超過6萬件。
記者看到,互聯(lián)網平臺上推薦的“隔離險”,投保門檻較低,保費有的僅需9.9元,大多也只需數(shù)十元。保障時間方面,有的幾十天,有的長達1年,被保險人在保險期間被隔離,可以每天獲得幾百元至1千元不等的賠償。此類保險往往同時保障確診、意外傷害等情況。
在一些旅游出行平臺上,乘客在購買機票或者火車票時也會被提醒是否購買“隔離險”。
業(yè)內人士表示,從本質上來看,市面上常見的“隔離險”都是一年期以內的意外險附加一定的隔離責任。
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(yǎng)老金研究中心研究總監(jiān)朱俊生表示,疫情之下,保險公司能夠根據(jù)消費者的需要開發(fā)相應的產品,具有積極意義。“隔離險”熱銷,是因為消費者保險意識越來越強,希望有更好的風險保障。
記者調查發(fā)現(xiàn),隨著銷售規(guī)模不斷擴大,“隔離險”產品出現(xiàn)了價格惡性競爭的苗頭。你賣19.9元,我就賣9.9元,有的公司甚至推出了4元的產品。
好銷路背后有“套路”,理賠難等被吐槽
目前市面上的“隔離險”看起來很美,似乎被隔離了就能獲賠,但實際情況是這樣嗎?
記者在一些網絡投訴平臺上看到不少關于“隔離險”的投訴,其中理賠難以及購買機票、火車票被強行搭售等成為投訴重點。
保險公司和一些營銷人員在推銷“隔離險”時,往往將“隔離獲賠”作為最大賣點進行宣傳,卻對產品的各種限制條件淡化處理。
記者注意到,在騰訊微保平臺上銷售的大地產險的一款“隔離險”產品,其產品銷售頁面上“隔離200元/天”被用粗體大字標識,非常顯眼,但一些“免責事項”字體卻很小。仔細閱讀這款產品的條款發(fā)現(xiàn),被集中隔離但未自費支付隔離費用、居家隔離等情況都不在給付責任范圍內。
記者梳理發(fā)現(xiàn),市場上在售的“隔離險”大多在宣傳時突出所謂低保費、高保額特點,理賠的種種限制條件卻隱藏在銷售頁面“查看更多”下的《投保須知及聲明》和《保險條款》中,消費者若不仔細查看,很容易忽視。
強化監(jiān)管,保護消費者權益
一些保險從業(yè)人員表示,保險公司從穩(wěn)健經營出發(fā)為保險產品設置免責條款是可以理解的,但應按法律要求做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。如果在產品宣傳銷售時刻意淡化或隱藏免責條款,容易導致銷售誤導,引發(fā)理賠糾紛。“這是保險業(yè)的老問題了,該好好整頓一下了。”
專家表示,保險公司在設置免責條款時,內容要細致準確,讓消費者一看就懂。在投保流程設計上,無論是紙質保單還是手機投保,對需要重點提示的關鍵信息,要在顯眼位置提示。
慧擇壽險商品中心總經理王寅建議,消費者在購買保險產品時要認真查看保險條款,注重查看條款對被保險人的限定和要求,確保自己滿足投保規(guī)則。同時,仔細閱讀免責條款,有不明白的可以要求銷售人員解釋說明。
受訪人士表示,要強化監(jiān)管,對行業(yè)在售的“隔離險”產品的合法合規(guī)情況進行全面核查清理,重點查處違法違規(guī)及嚴重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,引導保險公司回歸保障本源,強化合規(guī)經營意識,提升產品開發(fā)管理水平。
熱門
聯(lián)系我們:52 78 229 @qq.com
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.hbmingxingmzc.cn 豫ICP備17019456號-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