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相關資料圖)
湘潭縣村民在加工制作湘蓮。 (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陳旭東 攝)
工人在攪拌熬制中路鋪藥糖。 (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羅韜 攝)
龐氏手工面。 (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方陽 攝)
龍牌醬油的天然曬露工藝是一種傳統(tǒng)的手工技藝,傳承至今已歷經280余年。(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李新輝 攝)
新華齋員工用純手工工藝制作傳統(tǒng)糕點。 (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李新輝 攝)
周常輝與廚師一起制作護腩湯。 (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羅韜 攝)
“非遺”美食走入現代生活
文/莫耀博
12月20日,一場以“美麗昭山鎮(zhèn) 多彩非遺攝影展”為主題的非遺文化進鄉(xiāng)鎮(zhèn)活動在岳塘區(qū)昭山鎮(zhèn)昭祥新城舉辦,40幅(組)非遺圖片,涉及25個非遺項目與傳承人,全方面展示了湘潭非遺保護成果。 目前,湘潭市共有1個國家級、12個省級、54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,有32位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,今年又新增13個市級非遺項目、9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。新增的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,以美食類傳統(tǒng)技藝為主,包括中路鋪藥糖、湘蓮手工制作、壺天紅薯粉絲、湘鄉(xiāng)桐梓葉粑粑、龐氏手工面條、和記農夫手撕鴨、老鐵臘味、義和齋傳統(tǒng)糕點、湘潭腦髓卷、湯鍋驢肉、左氏十八總湘潭水煮活魚等,新增的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包括毛田茶制作技藝、護腩湯制作技藝、湘鄉(xiāng)蛋糕花制作技藝等非遺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。
近年來,湘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得到健康有序發(fā)展,從單項選擇性項目保護逐步走上整體性、系統(tǒng)性全面保護階段,非遺名錄體系逐步完善,傳承人保護得到加強。通過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進社區(qū)、進鄉(xiāng)鎮(zhèn)活動,廣大群眾可以親眼觀看、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,充分展示精彩紛呈的民間文化和地域特色,讓群眾認識非遺文化、參與非遺保護,加深對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的了解。
熱門
聯系我們:435 226 40 @qq.com
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.hbmingxingmzc.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-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