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
法律公序良俗什么意思
公序,指公共秩序,是指國家社會的存在及其發(fā)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;良俗,指善良風俗,是指國家社會的存在及其發(fā)展所必需的一般道德。中國現(xiàn)行法因受前蘇聯(lián)的影響,未使用公序良俗等字樣,而以“社會公共利益”、“社會公德”來表達出同樣的精神。
民法之所以需要規(guī)定公序良俗原則,是因為立法當時不可能預見一切損害國家利益、社會公益和道德秩序的行為而做出詳盡的禁止性規(guī)定,故設立公序良俗原則,以彌補禁止性規(guī)定之不足。一方面,限制私權,實現(xiàn)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平衡。另一方面,授予法官自由裁量權,法官可直接適用公序良俗原則進行裁決。因此,各國都將公序良俗等道德引入民法中,成為近現(xiàn)代民法的重要原則。
二、
公序良俗的相關法律是什么
《民法典》
第一千零一十二條 【姓名權】自然人享有姓名權,有權依法決定、使用、變更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,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。
第八條 【守法與公序良俗原則】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,不得違反法律,不得違背公序良俗。
第十條 【法律適用】處理民事糾紛,應當依照法律;法律沒有規(guī)定的,可以適用習慣,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。
第一百四十三條 【民事法律行為有效的條件】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:
(一)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;
(二)意思表示真實;
(三)不違反法律、行政法規(guī)的強制性規(guī)定,不違背公序良俗。
第一百五十三條 【違反強制性規(guī)定及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】違反法律、行政法規(guī)的強制性規(guī)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。但是,該強制性規(guī)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。
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。
三、
公序良俗原則是什么
公序良俗指民事主體的行為應當遵守公共秩序,符合善良風俗,不得違反國家的公共秩序和社會的一般道德。
公序良俗原則是社會基礎
在市場經(jīng)濟體制下,市民社會生活與交往日趨繁榮與復雜,這是運用公序良俗原則的社會基礎。公序良俗來源于民事法律調(diào)整的固有缺陷,即市民社會生活交往的廣泛性、復雜性、不穩(wěn)定性與法律的不可窮盡性之間的矛盾。公序良俗原則的任務則是解決這一矛盾,以彌補法律的不足,維護社會公共利益,實現(xiàn)社會正義。
公序良俗的內(nèi)容大致包括:
(一)政治國家公序;
(二)市民社會善良風俗習慣;
(三)他人人格尊嚴;
(四)家庭道德關系準則;
(五)其他公序良俗。
熱門
聯(lián)系我們:435 226 40 @qq.com
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(wǎng) www.hbmingxingmzc.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-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