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來聊聊關于亥時是幾點到幾點,亥時是幾點的文章,現(xiàn)在就為大家來簡單介紹下亥時是幾點到幾點,亥時是幾點,希望對各位小伙伴們有所幫助。
1、亥時是21:00~22:59。
【資料圖】
2、【亥時】人定,又名定昏等:此時夜色已深,人們已經(jīng)停止活動,安歇睡眠了。
3、人定也就是人靜。
4、(21時至23時)。
5、擴展資料我國古代有自己獨特的計時方法和計時儀器,由此遂產(chǎn)生了自己獨特的計時單位——時、刻、更、點。
6、時指時辰,古時一天分12個時辰,采用地支作為時辰名稱,并有古代的習慣稱法。
7、時辰的起點是午夜。
8、【子時】夜半,又名子夜、中夜: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。
9、(23時至01時)。
10、【丑時】雞鳴,又名荒雞: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。
11、(01時至03時)。
12、【寅時】平旦,又稱黎明、早晨、日旦等: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。
13、(03時至05時)。
14、【卯時】日出,又名日始、破曉、旭日等:指太陽剛剛露臉,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。
15、(05時至07時)。
16、【辰時】食時,又名早食等:古人“朝食”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,(07時至09時)。
17、【巳時】隅中,又名日禺等: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。
18、(09 時至11時)。
19、【午時】日中,又名日正、中午等:(11時至13時)。
20、【未時】日昳,又名日跌、日央等:太陽偏西為日昳。
21、(13時至15時)。
22、【申時】晡時,又名日鋪、夕食等:(15時至17時)。
23、【酉時】日入,又名日落、日沉、傍晚: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。
24、(17時至19時)。
25、【戌時】黃昏,又名日夕、日暮、日晚等:此時太陽已落山,天將黑未黑。
26、天地昏黃,萬物朦朧,故稱黃昏。
27、(19時至21時)。
28、【亥時】人定,又名定昏等:此時夜色已深,人們已經(jīng)停止活動,安歇睡眠了。
29、人定也就是人靜。
30、(21時至23時)。
31、2、刻古代使用漏壺計時。
32、最初,人們發(fā)現(xiàn)陶器中的水會從裂縫中一滴一滴地漏出來,于是專門制造出一種留有小孔的漏壺。
33、把水注入漏壺內(nèi),水便從壺孔中流出來,另外再用一個容器收集漏下來的水,在這個容器內(nèi)有一根刻有標記的箭桿,用一個竹片或木塊托著箭桿浮在水面上,容器蓋的中心開一個小孔,箭桿從蓋孔中穿出,這個容器叫做“箭壺”。
34、隨著箭壺內(nèi)收集的水逐漸增多,木塊托著箭桿也慢慢地往上浮,古人從蓋孔處看箭桿上的標記,就能知道具體的時刻。
35、到了漢代,在使用“百刻 制”的同時,又采用以圭表測量太陽射影長短來判斷時間的“太陽方位計時”法。
36、圭表由兩部分組成:一是直立于平地上的測日影的標桿或石柱,叫做表;一為正南 正北方向平放的測定表影長度的刻板,叫做圭。
37、既然日影可以用長度單位計量,所以才有“一寸光陰一寸金”的俗語。
38、圭表所測得的每一太陽方位,漸漸有了一個固 定的名稱,這就是時辰的來歷。
39、到了隋唐,“太陽方位計時”正式演變?yōu)椤笆r辰計時”。
40、“百刻制”與“十二時辰計時”并用,使得我國古代的計時制趨于完善。
41、明末清初,西方機械鐘表傳入中國,在采用十二時辰的同時,也兼用一天二十四小時的計時法。
42、由于百刻制不能與十二個時辰整除,不好計算,又先后改為96刻、108刻和120刻。
43、到了清代才正式規(guī) 定一晝夜為96刻,每個時辰八刻,又區(qū)分為上四刻和下四刻。
44、3、更漢代皇宮中值班人員分五個班次,按時更換,叫“五更”,由此便把一夜分為五更,每更為一個時辰。
45、戌時為一更,亥時為二更,子時為三更,丑時為四更,寅時為五更,其對應如下:一更天:戌時 19:00 - 21:00二更天:亥時 21:00 - 23:00三更天:子時 23:00 - 01:00四更天:丑時 01:00 - 03:00五更天:寅時 03:00 - 05:004、點古代使用銅壺滴漏計時, 以下漏擊點為名。
46、一更分為五點,所以,一點的長度合現(xiàn)在的24分鐘。
47、如《西游記》第九 回:“卻說那太宗夢醒后,念念在心。
48、早已至五鼓三點,太宗設朝,聚集兩班文武官員。
49、”“三更兩點”就是指深夜11:48;“五鼓三點”就是指 凌晨04:12。
50、參考資料:百度百科-時辰。
相信通過亥時是幾點這篇文章能幫到你,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時候,也歡迎感興趣小伙伴們一起來探討。
本文由用戶上傳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刪除!熱門
聯(lián)系我們:435 226 40 @qq.com
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(wǎng) www.hbmingxingmzc.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-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