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产在线97色永久免费视频_91青青草原国产免费播放_久久久久久久岛国免费_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照片_中文字幕高清无码男人的天堂

還記得那些麥場上用過的農具嗎?周口這家博物館收藏“麥收記憶”

2022-05-30 08:11:26    來源:大河報    

“傻瓜喝醋——”當布谷鳥那一聲聲嘹亮的鳴叫劃過麥田,金黃麥子就到了收割的時候。在當今擁有現代化機械設備的時代,一臺大型聯合收割機便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麥收??墒牵?0年前甚至更早的時候,您還記得那些麥場上用過的農具嗎?

六齒揚杈、木锨、芟(shān)麥稈、鎮(zhèn)壓器……在周口市的華威民俗博物苑,就有一處專門設置的農耕民俗文化館,里面珍藏著各個時代的麥收農具,彰顯著滿滿的“回憶殺”。5月27日上午,大河報·豫視頻記者來到這里,打撈網友們兒時的記憶。

農耕文化博物館,收藏“麥收記憶”

彎腰、弓腿、伸胳膊,一把鋒利的鐮刀握在手中有節(jié)奏地滑動,一壟壟成熟的麥子便被收割下來。在沒有現代化農機的時代,這種傳統的勞作方式延續(xù)了千年之久。

那個時候,麥子收割之后,要經過石磙的反復碾軋,使麥粒脫離出來。再后來,智慧的先人們還發(fā)明了木質的脫粒機、手搖式揚場機,成為每年麥收時刻閃亮登場的“高科技”。

在周口市華威民俗博物苑農耕文化館,這些物件靜靜地擺在那里,訴說著關于麥收的記憶。每一件農具,都有對應的文字和實用圖片介紹,整個農耕館看起來就像“一本立體的百科全書”。

據博物苑負責人、周口市川匯區(qū)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杜超介紹,從2005年前后開始,他們著手打造了農耕民俗文化館,每天穿梭在鄉(xiāng)村,從“廢棄不用”的農具中搜羅藏品,至今已收集各個時代的農具上千件。其中,最早的可追溯至裴李崗文化時期的石磨盤。

近現代關于麥收的農具有:六齒揚杈、捋耙、木锨、手搖揚場機、芟麥稈、推杈、桑杈、鎮(zhèn)壓器等等。其中,不少物件都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,比如割麥子用的“芟麥稈”。

大河報·豫視頻記者看到,“芟麥稈”看起來像一個竹編的大簸箕,底部帶有刀片,其使用要訣是:兩腿分開臂向前,一手執(zhí)桿,一手拿手托,向左砍,麥禾倒在網里邊,順勢遂將籮裝滿。

在現場,華威民俗博物苑辦公室主任趙晏還向記者進行了操作演示。“這種農具是鐮刀的升級產品,用這個芟麥稈,一天可以收割麥子20畝左右,雖然遠遠比不上現代化機械收割,但在當時已經算比較先進的了。”趙晏說。

勞動創(chuàng)造文明,麥收農具延伸出有趣謎語

“身彎嘴快尾巴翹,夏吃麥子秋吃稻,農民各個喜愛它,家家戶戶離不了。”這首“打油詩”實際上是個謎面,謎底是常用麥收農具,沒錯,答案就是“鐮刀”。

在華威民俗博物苑,不僅有農具展示,還有很多農耕文明繁衍出的謎語文化。比如,還有一個謎面是:“遠看像頭牛,近看沒有頭,嘴里吐珍珠,肚里滾繡球。”這個謎語的答案是:木質揚場機,是一款使谷物顆粒和雜質分離的農具。

“石頭層層不見山,路程短短走不完,雷聲隆隆不下雨,大雪紛紛不見寒。”這一謎面的答案,是磨面粉的石磨盤。

“我們把謎語融入到農耕文化的展示中,增添了趣味性、互動性,通過謎面生動形象、通俗易懂的描述,講解農具的相關知識,可以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。”杜超告訴大河報·豫視頻記者,他們平常接待的游客中,相當一部分群體來自中小學校,這樣的方式很受孩子們歡迎。

杜超說,這些農具說起來很常見,不少60后、70后、80后都見過,但是隨著農業(yè)現代化的進程,曾經輝煌一時的農具被塵封了起來。但是,無論時代如何變遷,我們不應該忘記傳統的農耕文化。雖然這些農具現在派不上用場了,但是歸納到一起進行館藏展示,也是對農耕文明的一種傳承和發(fā)揚。

一個值得點贊的背景是,華威民俗博物苑是一家民營文博單位,現被評定為國家三級博物館。其所有藏品均由杜超和其父親杜忠義先生個人出資收藏,但博物苑全年對外免費開放,目前已成為周口當地有口皆碑的農耕文化科普教育基地。

“如果條件允許,我們還會擴大館藏規(guī)模,為的就是留下一抹鄉(xiāng)愁記憶,把我們祖先創(chuàng)造出的勞動文明和智慧結晶傳承下去。”杜超表示。

[責任編輯:h001]

資訊播報

聯系我們:52 78 229 @qq.com

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.hbmingxingmzc.cn 豫ICP備17019456號-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