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天陰云密布,暴雨來臨的時候,大團的積雨云壓下來,給人一種逼仄壓抑的感覺,于是人們便會吟出一句詩來“黑云壓城城欲摧”,直接而形象地表現(xiàn)了當面的景象,也表達了內(nèi)心的感受。
也就只是吟完這一句而已,下一句是什么?為何不會像“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盡還復來”,或像“明月松間照,清泉石上流”一樣以對仗的句式同時吟誦出呢?
詩鬼李賀的《雁門太守行》
黑云壓城城欲摧,甲光向日金鱗開。
角聲滿天秋色里,塞上燕脂凝夜紫。
半卷紅旗臨易水,霜重鼓寒聲不起。
報君黃金臺上意,提攜玉龍為君死。
“甲光”,盔甲反射的光;“金鱗”,像金色的鱗片一樣;“角聲”,號角的聲音;“燕脂”,即胭脂,和夜紫一樣都是指血跡;“黃金臺”,用典,《戰(zhàn)國策·燕策》載燕昭王求士,筑高臺,置黃金于其上,廣招天下人才;“玉龍”,寶劍。
硝煙彌漫,壓抑的狀態(tài)和緊張的氣氛,要把城池壓垮了。(士兵們的)盔甲向著太陽光,像鱗片一樣閃著金光。戰(zhàn)斗的號角在肅殺的秋色里漫天作響,邊塞之上,戰(zhàn)士的血都已經(jīng)凝結(jié),泛著暗紅的顏色。
(為了行軍方便)半卷著軍旗,(馳援的)軍隊迅速抵達戰(zhàn)場(易水是代指),將士們都抱著“風蕭蕭兮易水寒,壯士一去兮不復還”的心情,天寒地凍,氣氛壓抑,鼓聲都有些不太爽利了。
將士們?yōu)榱藞蟠鸹实鄣闹鲋?,每個人都愿意提著寶劍為國而死。
第一、二聯(lián)描寫慘烈的戰(zhàn)場情況,是一種靜態(tài)的描摹,場面、氣氛和悲壯都寫得淋漓盡致,觸目驚心。第三聯(lián)寫的是戰(zhàn)場之外的景象,半卷、易水、霜重鼓寒,是狀態(tài)描寫,也是氣氛的描繪,這一聯(lián)寫動。從內(nèi)容上,最后一聯(lián)寫的是將士們的心理,作用上是對全篇點題升華。表現(xiàn)將士們?yōu)閳蠡识?,壯烈赴死的悲壯情懷,也是對為國為家的將士們的由衷的贊嘆。
整詩的氛圍都是壓抑的,透著一股悲壯和慘烈,全部是一種決絕的狀態(tài)。李賀的詩多奇崛、肅殺,這首是他的代表作,更是把他的創(chuàng)作風格顯露無疑。
古體詩與近體詩
《雁門太守行》是李賀運用樂府古題創(chuàng)作的一首描寫戰(zhàn)爭場面的古體詩。古體詩格律自由,不要求對仗、平仄,押韻較自由,篇幅長短不限。
這首詩創(chuàng)作自由,平仄和韻律都沒關注,在于的是隨著作者的心意把要表達的做了透徹的表達。
近體詩較古體詩不同,是唐代以來形成的律詩和絕句的通稱,和古體詩相比,句數(shù)、字數(shù)和平仄、押韻等都有嚴格規(guī)定。結(jié)合語言習慣和音律,讀起來抑揚頓挫,朗朗上口。
就記憶而言,近體詩較古體詩更容易記憶。常言說“熟讀唐詩三百首,不會做詩也會吟”,便是說熟悉了近體詩的格律平仄和意象,湊起來的詩也能達到一定水平。
而這首詩便屬于古體(詩名尾字帶“行”、“曲”的基本都是樂府古體)。雖然全詩都是在形容戰(zhàn)爭場面,第一句的形象和氣魄更大,后來被引申的更多,“甲光向日金鱗開”,相比第一句,描摹的主體不一樣,而氣象格局也弱了,不是對仗,又無聯(lián)系,逐漸便被忽略掉了。
詩鬼的奇崛人生
李賀雖然詩才卓絕,但自小孤苦,父親早亡,一心想憑借一己之力光耀門楣,卻為小人妒忌,連科舉的資格都被剝奪。26歲便駕鶴西去,算是郁郁而終。
李賀一生,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寫詩上面,經(jīng)常一早騎著毛驢出去,就在驢背上推敲詩句,并隨時記錄放入背囊之中,晚上回去再繼續(xù)整理。也因為此,李賀的詩斧鑿痕跡較重。他的詩,奇崛詭怪,意象刁鉆、苦寒,有鬼號之氣,所以被稱為詩鬼。所以,他的詩也較難理解,詩鬼之名雖響,傳頌度不夠。
這,也是一個原因。
熱門
聯(lián)系我們:52 78 229 @qq.com
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(wǎng) www.hbmingxingmzc.cn 豫ICP備17019456號-13